
作者:許德謙(紐約精神分析師、心築匯社靈修導師、心靈教育導師、台港神學院講師)
平凡的基層人,生命居然那麼動人!他們用最卑微平凡的生命演繹逆境生存的學問。
一、活在當下
-男主角張繼聰的專業精神:就算是去清理一個死屍現場,秉持原則——「接到order就要做嘢!」(國語:接到訂單就要工作),沒有挑三揀四,燒香拜完四個角落,就開工。
完工後,女主角袁澧林卻沒有胃口,反而進入存在主義的反省:「人咁就死咗,冇人紀念,做人為咗乜?」(國語:人這麼容易就死去,沒有人紀念,究竟人活着是為了什麼?)
男主角并沒有那麼深奧的思想。張做完之後去吃串燒加檸檬,享受人生,洗乾淨衰氣。他用卑微的生命體驗一種「活在當下的人生哲學」,積極投入生活、吃得起苦,也能享受人生,活得一天算一天!
無疑,在經濟低迷、前途未卜的香港底下,這是一種積極的求生智慧體現。
二、努力運用自己的自由意志,選擇積極生活
男主角教訓女主角,不要偷竊客人的口罩時說:「個世界閪*啫,唔代表你要做閪人!」(國語:這個世界很糟糕,並不代表你要做糟糕的人)
*想了好久,要不要用這個廣東話粗口字,結果還是原汁原味地保留着,這樣才傳遞出電影當下的純粹。(男主角張繼聰說這句話的時候,並沒有侮辱女性的意思)
三、沒有蒼天幫助,人們仍能相濡以沫,彼此照應
「我們這些一粒塵都不如的,上天不是常常看見我們,不過不要緊,我們看到對方就可以了。」
這印證了自體心理學 (Self psychology) 的洞見 :有同伴看見、明白、感受到你,足以給你很大的動力活下去。